.:.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南宋众多文臣武将,都主张“迎回二圣”,但为何只有岳飞被杀[8P]
本頁主題: 南宋众多文臣武将,都主张“迎回二圣”,但为何只有岳飞被杀[8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辛芷蕾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65
威望:101 點
金錢:4251 USD
貢獻:25000 點
註冊:2021-06-10

南宋众多文臣武将,都主张“迎回二圣”,但为何只有岳飞被杀[8P]



岳飞被杀,可谓是两宋三百年历史中的第一大冤案。这一冤案影响之大,以至于今天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对“莫须有”这一典故耳熟能详。

谈及宋高宗杀岳飞的原因,千百年来主流的观点都认为这是因为岳飞力主武力抗金、迎回被金军掳去的宋徽宗、宋钦宗,故而和宋高宗媾和苟安、偏居江南的想法相抵触,这才招来杀身之祸。但细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迎回二圣”是宋高宗一朝很多文臣武将都挂在嘴边的话,说这句话说的比岳飞更多、更激烈者比比皆是,可为什么他们都无恙、偏偏只有岳飞“摊上事儿”了呢?


上图_ 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



“迎回二圣”其实是宋高宗的招牌

和很多人印象中不同的是,“迎回二圣”并非由岳飞第一个提出。它的首创者,恰恰是宋高宗。宋高宗在即位之时(1127年),便称要“同傒两宫之复”(《三朝北盟会编》卷101)。而岳飞首次提出“迎回二圣”,则是在绍兴五年(1135年)的《乞宫祠礼子》中说道“奉迎二圣”,两者之间差了八年。可以想见,这八年中高喊“迎回二圣”的南宋文武,肯定为数不少。

宋高宗之所以能够即位,是因为他是宋徽宗众皇子在“靖康之变”中唯一的幸免者,是赵宋皇族仅存的血脉。群臣拥立他、愿意效忠于他,也正是看重了他是赵宋的正统继承人,能够延续赵宋国祚。故而为了巩固皇位、确保原徽宗钦宗朝的老臣听命于己,更为了向天下昭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宋高宗必须、也不得不标榜自己要迎回二圣、中兴大宋。如若不然,那些聚拢在他身边的原北宋军民恐怕很快就会星散。


上图_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



当然,这里面确实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迎回来老皇帝,高宗怎么办?对于这一点,岳飞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

特别是在绍兴七年(1137年),由于在宋金对抗中渐渐处于不利地位,金人放话,要以“尔旧主人来此坐”(《三朝北盟会编》卷181》),即扶持宋钦宗在北方重新登基,用他宋室正牌皇帝的身份来削弱宋高宗在南宋的统治地位。

对此,岳飞上奏道:“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被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鄂国金佗稡编》卷13)他不称宋钦宗为“圣”,只称“天眷”,说自己北伐是为了让宋高宗能够高枕无忧地当皇帝,而不是拥宋钦宗为帝,这是非常明智的,也得到了宋高宗的嘉许。


上图_ 岳鄂王像(《南陵无双谱》) 岳飞像



钦宋归宋也难撼动高宗地位

宋高宗虽非雄才大略之主,但并不昏庸。从他后来能够巧妙实施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即罢免韩世忠、岳飞、张俊三大将兵权)来看,此人的权谋和心机可见一斑,至少比宋钦宗强多了。回顾之前唐玄宗与唐肃宗的故事,宋钦宗即便回到南宋,也无法威胁到高宗,更不可能取而代之。

实际上,在宋金第一次和议后,一时间宋、金朝野上下都以为宋钦宗很快就会归宋,宋高宗也做好了把哥哥养在京城(实际就是变相软禁)的打算:“诏渊圣皇帝(宋钦宗)宫殿令临安府计度修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5)岳飞也因为休战在即,上表请辞。但后来因金国发生政变,完颜兀术等主战派掌权,两国战端再起,事情才发生变化。完颜兀术出于对抗南宋的需要,扣住宋钦宗不放,以图在战事不利时抬出宋钦宗,让高宗投鼠忌器。

所以,“迎回二圣”并不是宋高宗杀岳飞的原因。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人之间的矛盾从积累到爆发,再到最后高宗痛下杀手,这里面有一个过程。


上图_ 赵构给岳飞的手书



高宗与岳飞:从亲密到分裂

高宗即位时,迫于金国巨大的军事压力,为保住性命和皇冠,不得不大力提拔并重用韩世忠、岳飞、吴玠等名将。特别是对于岳飞,高宗颇为器重,甚至说是有一些偏爱。岳飞对此有着清楚的认识,曾说道:“陛下录臣微劳,擢自布衣,未曾十年,官至太尉。”(《鄂国金佗稡编》卷15)这段时期,可以说是高宗与岳飞的一段蜜月期。君臣二人一个知人善任,一个鞠躬尽瘁,国家也在二人的努力之下稳定下来。

两人关系的转折点,应是绍兴七年的岳飞庐山守灵事件。

当时刘光世上表请辞,高宗原拟让岳飞接管刘麾下的淮西军,但却被张浚、秦桧以“尾大不掉”为名劝阻。为此岳飞甚为气愤,不经请示便擅自去庐山为母守灵。此时岳飞身为十万岳家军的统帅,更是南宋长江中游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却连个病假条都不开就撂挑子,由此给宋廷带来了巨大震动。


上图_ 岳家军



岳飞的本意是既然有人怕我尾大不掉,那你们就看看,岳家军我随时都可以不要,难道我会为了私心去兼并他人的部队吗?岳飞想凭借自己无声的辩白,证明自己的忠心。但他错了——专制社会中,你不能拿自己的心理去揣度最高统治者的心理:你越是想表达真心、想感动皇帝,皇帝就越会觉得你是在轻视、冒犯他应有的威严。

岳飞不辞而别在宋高宗看来,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你有才华不假,一心为国也不假,但稍有不如意就不干了,你拿朝廷当什么了?拿朕当什么了?再加上岳飞手中的十万大军,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岳飞这是拿岳家军来要挟皇帝。于是高宗自然对岳飞失去了信任,只剩下了利用。等到岳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高宗将会如何对待他,我们无须细想就能知道答案。


上图_ 宋高宗手敕岳飞《起复诏》(圣旨)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岳飞之死:是必然也是使然

从此以后,高宗和岳飞开始貌合神离。凡是岳飞主张的,高宗不是不置可否,就是推脱不应,双方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岳飞要求增兵、建议立储等,都让宋高宗深以为忌。甚至岳飞礼贤下士、聘用文人为幕僚,也让他疑神疑鬼。

有人说,建议立储是宋高宗决定除去岳飞的重要因素。其实不然,对武将的猜忌才是赵宋皇族一直以来的心病。同样对于立储的建议,李纲、宗泽等都曾提过,但他们是文臣。文臣这么做是表示忠心,但岳飞是武将,武将这么做就是别有用心。在研究宋史时,这种文武之间的差别是非注意不可的。


上图_ 汤阴岳飞庙《满江红》手书石碑



王夫之在《宋论》中曾说:“高宗之为计也,以解兵权而急于和;而桧之为计也,则以欲坚和议而必解诸将之兵,交相用而曲相成。”不论是为与金和议,还是为保住权势,岳飞都成了首当其冲的人物。当然,如果仅从这两点看,岳飞还能跟韩世忠一样罢官闲居,不至有杀身之祸。但水至清则无鱼,因为岳飞太过正直,没有把柄在皇帝手中,高宗始终对他寝食难安。

岳飞不懂的不是政治,而是帝王心理。在帝王眼中,只要你有嗜好,就有舍得不的东西,用这个东西牵制你,你自然不会造反。怕就怕岳飞这样的,既不贪财,又不好色,软硬不吃。我连笼络你都无处下手,你的短处我一个也抓不住,那我怎么知道你会不会死心塌地为我办事呢?岳飞的症结,恰恰就在于他实在是太优秀了。


上图_ 岳飞



所以岳飞的死,既是宋朝以文制武政策下对武将的防范和猜忌达到顶峰的必然,也是他自己追求完美的性格使然。 岳飞是死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人生短暂如流星划过天际,转瞬即逝;但史籍却可流芳后世,代代相传。岳飞走了,但他的大名不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在千年之后仍被人们口口相传,此生可谓无憾!




赞(3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1-08 13:17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01-05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