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古文新读] 燕王禅位
本頁主題: [古文新读] 燕王禅位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金秀书生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32
威望:43 點
金錢:3450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4-04-04

[古文新读] 燕王禅位



【无题】38×38 纸本水墨|河夫作品


战国时期,燕王哙上位第三年(前318),干了一件让全天下瞩目的事。

燕国从燕召公开始,传到燕王姬哙时,已有七百年历史,国君传位制度沿袭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其他诸侯因种种原因还有兄终弟及的,鲁、齐等国没传几代就发生骨肉相残的悲剧,只有燕国在传位问题上波澜不惊,不能不说是春秋时期的一个政治奇迹。

到了燕王哙上位时,周王室彻底被边缘化,诸侯都根据自己国情走上了各自的发展道路。两个曾经称霸的超级大国:晋和齐,先后都发生了政治剧变。

先是三家分晋。也是姬姓的晋国,被赵、韩、魏三家大夫切分为三国,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接着是田氏代齐:姜太公后代被处心积虑的田姓贵族取代,同样也得到周天子的承认。

晋、齐这两大国在变姓过程中,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流血事件,有的国君被杀,有的被流放,太庙倾颓,社稷败坏。这些血淋淋的事实,对燕王哙产生了多大的刺激,不得而知,但他跨出那历史性一步,肯定有受到这些的影响。

所谓历史性的一步,就是在已立太子,且没有人逼迫的情况下,突然把王位传给相国子之。

《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都指向,燕王哙这么做是被算计的。算计他的人,主要就是纵横家苏秦、苏代兄弟俩。

他们也是燕相子之的亲家。

先是子之看到时代风云激荡,不甘心只做燕国二号人物。赵韩魏三家可以分晋,田氏可以代齐,我为什么不能吞燕?于是便跟苏秦、苏代兄弟密谋,设局忽悠燕王哙传位给他。

子之很会搞权谋,据《韩非子》载:

引用
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说子之有一次在家里坐着,突然指着门外说:“刚跑出去的是啥东东,好像是一匹白马?”左右都说没有啊。只有一个人跑出去,没多久回来向他汇报说,是,确实是一匹白马跑出去了。

很明显,这是为了测试手下的忠诚度。怀疑后来赵高的指鹿为马,灵感就来自子之。

苏秦、苏代兄弟俩作为纵横家,三寸之舌不亚于千乘之军。子之为了借助他们的力量,主动结为儿女亲家。燕王哙上位后,苏秦在齐国当间谍,身份暴露,被齐人杀了。奇怪的是,杀了苏秦之后,齐宣王还继续重用他弟苏代。

燕王哙三年,苏代以齐使身份出使燕国。燕王哙好奇地问,听说齐王很了不起?苏代说一般一般,天下第三,反正他想称霸诸侯是不可能的。燕王哙问为什么,苏代说,他有一致命弱点,就是不相信贤能的大臣,这样怎么能成霸业。

司马迁写到这里,说“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这一句直接来自《战国策》,苏代的目的是激将燕王,让他完全放权。

果然,燕王哙真的“大信子之”,对子之绝对信任。事后,子之酬谢苏代黄金百斤,对苏代言听计从。

虽然得到燕王哙的完全信任,但名义上还是一人之下,距离终极目标还远着。紧接着,一个叫鹿毛寿的大臣,他拿了子之多少钱,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在苏代走后对燕王哙说:

引用
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史记·燕召公世家》


大王,您不如直接把国君之位让给子之。自古以来,人们都称赞尧是圣贤,就因为他把天下让给许由,而许由不敢接受,尧就有了让天下的美名,实际上天下还是他的,你看这样多划算。现在大王您如果把国让给子之,他肯定不敢接受,这么一来,大王您也就得到了跟尧一样的好名声。

这才是真正的忽悠。因为尧舜禅让只是一个传说,极有可能是儒家编出来的神话。偏偏,燕王哙信儒家这一套,听说这么做就能跟尧舜齐名,心动不如行动。于是,“燕王因属国于子之,子之大重”。

“属国于子之”,只是把国政全交给子之去处理,自己把自己架空,还没说让子之为王。接下来,又有人助推了一把,对燕王哙说:

引用
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于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实太子用事也。《史记·燕召公世家》


当年大禹举荐了伯益,宣称要把天下让给他,却把他儿子启的亲信安插到各个要害部门。后来大禹老了,又认为启不足以负起治理天下的重任,真的把君位传给了伯益。不久,启就和他的亲信攻打伯益,夺回君位。这一来天下人都说,大禹假装把天下传给了伯益,又让儿子夺回去,太虚伪了。现在大王您表面上把国家托付给子之,但朝中重臣都是太子的人,这也是名义上把国家托付给子之,实际上还是由太子掌权啊。

说这话的又是谁,史料不载。燕王哙还真的很配合,把高层官员的印信收起来,交给子之去任命,他自己以年老为理由,退位为臣。

就这样,子之正式坐上王座,成为新的燕国No.1。

燕王哙这一任性,过足了“禅让”之瘾,太子姬平却不乐意了。本来是铁定接班人,被你们这么一弄,从太子跌为平民,换了你会怎么想。而且,太子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也是有党羽的,多少人指望他上位后沾到既得利益呢。

于是,太子党开始搞事情了,在方方面面对新王子之进行掣肘。“三年,国大乱,百姓恫恐” (《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得位三年,燕国大乱,百姓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拥戴太子的将军市被[pī],跟太子密谋发动政变。作为燕的邻国,齐国看到机会来了,也派使者去跟燕太子说,听说您要拨乱反正,有需要我们帮忙的,一句话的事。

内有军方加持,外有大国助力,太子姬平立即发动政变,由将军市被率亲信部队围攻王宫。

可是,太子党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飘忽的民意。原来只是暗中掣肘,现在明着开撕,燕国乱上加乱,本就恐慌的百姓,遂站在当权的子之一边“反攻太子平”,结果,市被不但攻不下王宫,还被反攻的百姓杀了。

燕国大乱几个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民怨沸腾。一直坐山观虎斗的齐宣王,觉得时机成熟了,命大将匡章率齐军攻燕。燕国民心涣散,齐国大军一到,“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军只花50天就灭了燕国。

由此可见,燕国百姓之前站子之,帮着反击太子党,并不是他们认可子之的执政合法性,甚至跟谁正义谁不义无关,只求有个相对安稳的日子过,才不管坐在上面的人到底姓什么。

齐灭燕,“君哙及太子、相子之皆死”《史记·六国年表》。前燕王哙、前太子平、前燕相子之,都被齐军杀了——才不管你们谁是谁非,更不管之前齐王曾向太子平许诺过什么。

《竹书纪年》的说法,则是“齐人禽子之,而醢[hǎi]其身也”。齐军把子之抓了,剁成肉酱。

这么干,明显是打着“为燕国平叛”的旗号,因为,按当时律法,“反者被诛,皆以为醢”,剁成肉酱,是对大逆者的最高刑罚。

一场貌似彻底的政体改革,如此惨烈告终。

回头看去,燕王哙让位子之,完全是被忽悠的吗?

不见得。毕竟,在此之前,晋和齐确实都被异姓瓜分或被夺了位。燕王哙也是看到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想软着陆,还想博一个跟尧舜一样的圣贤之名,才会跨出这么大的一步。结果,步子太大,咔,真的扯到了。

子之耍心机借力上位,有错吗?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也没对错可言。江山本来就不该是一家一姓的,既然晋、齐等江山易姓都得到周天子承认,别人可以,凭什么我不可以。

为什么又会两败俱伤让燕国输了两次?

表面上看,是因为齐国的军事干涉。当时,太子党的政治反攻,其实已被子之粉碎了,如果齐国不出兵,一切既成事实,周王室又会像之前承认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一样,给子之送来权威认证。

问题是,齐王也是抢了人家姜姓之位的田氏之后,有什么理由干涉燕国的改革?

其实不是干涉,而是吞并。

如果说,春秋的时代主题是霸权,战国,则主打一个吞并。

我们不惮于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燕王哙的让位悲剧,有可能就是齐国一手导演的,目的就是吞并燕国。苏秦可以为燕王去齐国当间谍,齐国为什么不能玩无间道,让苏代去忽悠燕王?

但撇开没有史料支持的阴谋论,以更普适的观点来看,主要原因还在于,这种从一己喜恶出发的所谓让位,貌似革了江山一姓之命,本质上还是一种私相授受、暗箱操作。

所谓国家,不过是一个玩具,玩够了,送给其他人玩,还可以彰显“天下为公”。

仅此而已。

就像田氏代齐之后,齐只是由姜变田,仍是一姓之国。如果子之成功,他死后,依然会传位给自己的后代,燕国的政治本质,不会有任何变化。

这样的改革,不失败才怪。

赞(30)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5-27 16:14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1-08 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