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朋友:你没听过他 / 她恋爱,也没听过他 / 她结婚,年近中年了,每天做的事情,要么是看电影,要么是玩游戏,逍遥得不亦乐乎。起初,你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人可以如此 " 荒废青春 "。后来,你纯羡慕,为什么一个人可以一直 " 活出自我 "。直到前些天。Sir 看了一部电影,才后知后觉地恍然大悟。哦,原来,这是无性恋——不愿恋爱的雀斑小姐一直以来,这个群体都是被隐形的。或许会因为社会的压力走入婚姻,或者躲在这个社会看不见的角落里,能过一日算一日。但据说。这样的人群,全世界有 7000 万,而中国,也有 1000 万。如往常的日影一样,关注少数群体?等 Sir 看完电影才发现。这哪里只是在说无性恋啊。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见更多的,被这个社会规训着的我们。01无性恋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对恋爱不感兴趣,对性爱没有需求,一个人自给自足,也可以丰衣足食。女主角苏畑(三浦透子 饰)就是这样的无性恋者。已经 30 岁了,没有对象,且不愿找。不是没人追。而是对这事,始终无感。小时候别人向她告白,她等了许多天也没有回复——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事。长大后,男性朋友借酒说出爱意,但你看她的反应:仍然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但在东亚,你知道 30 岁不结婚的女性会遭遇什么——被催婚。就连晚上她跟朋友出去玩,妈妈会趁机阴阳一句:你要好好珍惜这个朋友啊,都 30 岁了(潜台词:成家后就没时间交朋友了)怎么办?在一个对人有明确评判标准的社会里," 异类 " 苏畑只有两条路可走:躲——她会回避这个话题。即便面对母亲不断的催婚,她不耐烦但也不想吵架撕破脸,通常采取 " 转移话题 " 战术。爸爸最近过得不错嘛△ 这个转头换脸的小细节过分真实藏——无论喜不喜欢,苏畑脸上总会挂着尴尬不失礼貌的微笑。这种充满分寸感的笑容令人一秒代入,人往往如此,纵使心里不认可对方说的,但宁愿附和一下以顾全彼此情面。△ 这尬笑配合上拿捏筷子的小手势,世另我了就像她反复提及,最爱的一部汤姆 · 克鲁斯的片子《世界之战》。在这部片里,阿汤哥不用像个英雄那样为了某种宏大使命奔波,他只是拼命逃离某个东西。拼命地跑。就像她一样。我可能对逃跑更有共鸣但,能一直逃跑下去吗?对于苏畑来说。在所谓该谈婚论嫁的年纪拒绝找对象,就会不断遭受指摘。即便是躲,也只能躲得一时的清静。回过头来。还是得装模作样地参加相亲。甚至还会被认为是同性恋。只是。不想谈恋爱,不想结婚,怎么就是这个社会的怪物了?这合理吗?02苏畑不是没有想过表达自我,说出自己无性恋的真相。她不是不愿说。而是不敢说。这个社会,对于 " 异类 ",总有着各种理由 " 不容忍 "。影片里一段重要的 " 插曲 ":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制作《灰姑娘》电子连环画。原本。她只需要照本宣科完成即可。但在与朋友的讨论过程中,她们发现,这个故事,有点 " 不对劲 "。为什么?如果用现代逻辑翻译一下这个童话就是:长年过苦日子的女孩,她实现幸福的方式即——在一场全国性大型雌竞中赢得王子的心。但,灰姑娘必须要王子来拯救?灰姑娘必须要靠婚姻才能被拯救?换句话说——对女人而言,恋爱就是一切结婚就是人生的终点吗?苏畑不同意。于是,她苏畑决定选择重写一版灰姑娘,一个不符合主流价值,但也应被允许存在的灰姑娘。这一次,灰姑娘不需要王子。她会对王子说:我不想和你结婚,不是每个人和你结婚都能获得幸福,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 ......只是。这样的价值观在这个社会,是注定不会被认可的。来观看的家长窃窃私语。来参观的议员更是毫不留情: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这种歪门邪道的价值观恐怕不合适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她只好停止了播放。发现了吗?" 异类 " 们,哪怕是想表达出自己的看法,都很难。但。幸好,影片安排了另一个角色出场——苏畑的初中同学,世永(前田敦子 饰)。世永是个与苏畑既相似,又截然不同的人。她也是这个社会的 " 异类 "。直来直往、性格冲动,还做过一段时间的 AV 女优。充满了反抗能量。初中时,曾为苏畑顶撞老师,老师看不惯苏畑留长发正数落她,她不敢吭声,但世永站出来:" 头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跟你无关。"而现在,即便在餐厅里,有人认出她的 AV 女优身份,她也并不以为耻,大大方方地与来者合影。于世永而言,身体和人生都应由 " 我 " 主宰。至于别人的看法?去他的吧。苏畑在她身上渐渐意识到——原来褪下那层遮掩的保护壳,人其实可以更坚硬地活着。于是。当苏畑又一次面临家人质疑时,她不再打哈哈转移焦点了,而是大声呐喊出掩藏多年的心声:我不想谈恋爱,也无法喜欢上别人我能自己一个人活下去也不觉得寂寞不觉得自己不幸可能是有点奇怪吧但这就是我,我又能怎样?是啊," 我就是我 "。不是谁的附属品。做自己,并不会对这个社会造成什么 " 不良影响 "。更加,不会 " 可耻 "。03所以,这只是个无性恋的故事吗?不。它的核心意旨,其实是在主流价值观的话语权下,小众群体的失语。长久以来。我们对 " 正常 " 的定义,其实等同于 " 大多数 "。大多数人的生活,才是 " 正常 " 的生活,大多数人的观点,才是 " 正常 " 的观点,如果你有偏差,那么就会被这个社会,这个舆论场排挤,被打成 " 异类 "。从而,失去了发声的可能。更有甚者。为什么苏畑在自己的家里也不敢坦白?要知道,苏畑一家,她的奶奶,口头禅是她改嫁三次;她的爸爸,有着严重的抑郁症;她的妹夫,老婆怀孕期间疑似出轨 ……几乎都可以认为是 " 不正常 "。所以。哪怕是在 " 不正常 " 之间,其实,也是有梯级之分的。改嫁、抑郁症、出轨,这些相比于 30 岁还不谈恋爱,还是太 " 常见 " 了。于是。没办法,苏畑只好躲躲藏藏,掩饰自己。逃离与舆论场的正面交锋。但。就像电影里,世永质问她父亲的那样:为什么我们只能害怕发声把这当做不齿之事凭什么我们非得觉得自己不正常或许。这样 " 主流价值观 " 外便是异类的观点,本身就是错的。拿苏畑来说。她并非不正常,她也有着丰富细微的内心情感。她爱吃拉面。在独自回家的路上,也曾像个孩子一样专注快乐地拿着捞面勺,对着空气比划想象自己是拉面大厨。她爱小孩子。在幼儿园里总能捣鼓出新玩意教他们,有时是做一把鲸鱼伞。她的性取向,不会影响谁,更不会损害到谁。她才是家里最正常的那个。而这。也是在这部影片里,Sir 觉得最难得的地方——自始至终,女主从未否定过自己。即便逃避。但她所逃的,也只是逃离 " 规训 ",逃离 " 标准 ",逃离 " 正确 "。她没有妥协过。也不会试着去改变自己。毕竟。说到底,一个人正常与否,应该是他 / 她活得开不开心,他 / 她是否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非是否与大部分人一样。于是结尾。晃动的镜头下,苏畑又开始奔跑了。但这一次。和《世界大战》里的阿汤哥不同,她不再是逃跑。你看她的脸上,分明带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