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清朝奢侈品消费:皮毛、人参令人念念不忘,穿貂儿成为新时尚[8P]
本頁主題: 清朝奢侈品消费:皮毛、人参令人念念不忘,穿貂儿成为新时尚[8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不了解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337
威望:120 點
金錢:23440 USD
貢獻:25000 點
註冊:2007-11-01

清朝奢侈品消费:皮毛、人参令人念念不忘,穿貂儿成为新时尚[8P]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看,清朝可谓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经济水平也是前所未有。在消费水平提升之后,消费能力最强的贵族,自然要购买更多显示身份的奢侈品。

而在封建社会,奢侈品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有显示身份,等级的意味。清朝的奢侈品消费,主力当然是富贵人家,消费的内容,却并不单一,而更指向了不同的历史倾向。

珠宝毛皮与北京对漠北的政策



1.上层贵族对故地特产的追捧

说到清朝,三百年封建极权之外,他们对自己民族的旧俗简直是拓跋鲜卑的对立面。一直重视骑射,坚持木兰秋狝,就连奢侈品消费,也对林海雪原的皮毛、人参甚至口菇等念念不忘。



可以说,正是满族贵族对民族风俗的重视,对民族服饰、民族审美的坚持,为清朝东北特产的风靡打下了良好基础。至于不同民族的汉族官员,穿貂儿是新朝新规矩,也是一种新时尚。

清朝前期的一位官员记载,流入北京的东北皮毛价值直线上升:“闻上御玄狐裘,直三千金。诸臣玄裘最下者千金。”

朝鲜使节金昌业记载,“座席有头爪虎皮为贵, 其次无头爪虎皮,其次狼,其次獾,其次貉,其次野羊,其次狍,其次白毡为下。” 这说明有满族特色的装饰品已经有了等级意识而且制度化。

自然,穿衣戴帽并不能仅仅视作“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媚上的结果,反而代表了民族融合的必然趋势和王朝鼎革在服饰上的延续。



封建社会的服饰向来是等级身份的象征。在明代,官员通过穿仙鹤、虎豹等有不同飞禽走兽图案的官服来区分文武品级,到清代,这一做法被延续下来,并拓展出官帽上的文章。清前期,朝廷出台法令要求官员依据等级佩戴东珠,穿毛皮。

赐给功臣的黄马褂是历史剧中为人熟知的,而本身也作为骑射文明的服饰对北京贵族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余特产不如服饰明显,但也在清朝的坚持下一跃成为奢侈品。如东珠是宫廷的爱物,口菇是皇帝帽子上的装饰,野生人参被吹嘘为强过人工养殖,有不可替代性。

2. 满蒙一家的羁縻政策

对于蒙古,清朝先征服,后怀柔。政策有三,一来是满蒙一家,世代联姻;二来是尊崇佛教,强制出家;三来是加官进爵,称臣纳贡。就民族政策方面,除了必要的削弱蒙古之外,清朝对蒙古的旧俗就像对满族一样,也是重视保护的。按照清朝的要求,蒙古需要向清朝进贡特产,一切比照东北满族故土。



如喀尔喀蒙古的九白之贡。“每年进贡九白之扎萨克等赏给重三十两,银茶桶各一、茶盘各一、缎各三十、布各七十……”

自然,伴随而来的是朝贡贸易和蒙古在汉地短暂的私下贸易。另外,马是重视骑射的满族贵族所喜爱的,茶则向来是草原的奢侈品。可以说,尽管九白之贡有着浓重的外交意味,然而也完成了清朝与喀尔喀蒙古(日后的外蒙)之间的奢侈品交换和消费。

当然,骏马之外,清朝还要求蒙古进贡其他的特产——就像辽对金做的那样。于是蒙古的毛皮等单调的特产也被提升价值。

这样的予取予求是否有政治之外的影响呢?在传统史学观念上,并不。尽管清朝贵族对固定地区的资源需求引起了对资源的过分损耗和掠夺,尽管后期道光帝因东北特产的衰竭作出规定来保护,然而几乎可以说,清朝的行政命令不具备环保法令的初衷,而仅仅有保护祖地的象征意义和严守边疆的安抚意味。



简而言之,对草原和林海雪原特产的追捧,是清朝对抗汉族同化,保存民族特色的政策之一,本身也在清朝封建化进展良好,满汉充分融合的前提之下。

对此,清朝既要警惕像拓跋鲜卑一样用夏威夷,结果彻底消失的“悲剧”,也要考虑过分排斥汉地主体民族,落得个像蒙元一样“胡虏无百年之运”的下场。在这一点上,清朝带动奢侈品消费,潜移默化彰显民族特色,可谓成功的范例。

贡茶体系与中国进入世界市场的准备



1.贡茶体系的建立和实行

如果北部的贡品是皮毛东珠,那么南方的特产便是茶。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游牧民族也极为重要。在茶的进贡上,窃以为清朝继承和发展了明朝的政策,将贡茶体系推向新的高峰。



清代贡茶主要来自各省征收、官员纳贡和迎奎贡。分别是各省的传统义务,输送贡品;官员上表纳贡——就像“皇上您吃芒果吗?”皇帝巡视地方时接受的贡品。除了各省征收以外,大都是临时性的,不多赘言。

前期,清朝贡茶承明制,但其征收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云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省。窃以为既有遥控地方,巩固统治的需要,更因为农业生产技术提升,茶叶新品种开发等客观因素的纵容。

朝廷规定:凡器用所需,百物之良,各有土产,直省有司岁支正赋市自民间;凡直省赋税输送者,岁有常数。

另外,贡物代表着统治阶层的审美和价值情趣,被最高权力者推崇。明代以来,团茶、饼茶、抹茶因为失去了贡品的地位而衰落,清代则带动了江南名茶的大规模出现,江南也成为贡茶的主要产地,这一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碧螺春、西湖龙井等至今被交口称赞。



2.经济作物的市场化

贡品带动消费,自然也带动经济,在耕地面积扩大的清朝,就是促进了茶叶的产业化和经济作物的市场化。这里以茶为例,然而一定程度上也可代表棉花、玉米等作物的市场化进程。彼等对贡茶拍马莫及,原因条件也各不相同,但同样是清末农产品市场化的一部分。

对茶叶的追捧,反映了明清之际农业水平的迅速发展和江南经济重心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是对清代土地充分被开发、大一统稳定环境下商业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的回应。

因而可以说,尽管这一时期的中国仍然是封建社会,与西方国家渐行渐远,但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发展起来,这一历史现象在中国,至少是清朝中期以前,是较少外国参与的,是几乎独立发展完成的。

3.鸦片战争前宫廷内的西洋物品

我们知道,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就已经与西洋有所往来。包括明末的英王来信,清代的传教士入朝,圆明园的中西结合等。西洋产品于是通过或进贡,或外交,或私人的方式流入中国,并为宫廷所追捧,成为新的奢侈品。

望远镜旧称千里镜,“能令人见目不能见之物,其为用甚博,而以之测量七曜为尤密”。



钟表外交也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至今故宫博物馆仍然留存着众多英国,比利时等国的精美古董钟。在私人方面,清朝贵族也十分喜爱西洋的稀罕物件,曾下令“买办洋钟表、西洋金珠、奇异陈设或新样器物”,“皆可不必惜费”。

早在鸦片战争之前,西洋的望远镜,八音盒,古董钟,世界地图等新奇的事物就已经传入清宫,又在统治阶级内部由宫廷传入官员家庭。当然,即使权贵早已见识了新事物,甚至掌握了相当的现代科学技术,但仍然称此为奇技淫巧,将它束之高阁或者“以悦妇孺”,仅仅是统治阶级玩乐的工具。

对西洋奇技淫巧的追捧,正是明清两代即使闭关锁国也无法阻止的,国际贸易、各国交流共同发展的历史趋势。这一经济贸易问题,众所周知,是近代悲剧开始的直接原因,对清朝历史的影响可谓尤为深切。

小结



作为封建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清朝,奢侈品消费中富贵人家是主力军,自然也能够略微反映同样以富贵人家作为主力军的政治方面的问题。清朝历史作为曾经的政治,更能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

清朝的奢侈品并不单一,既要考虑到民族因素,也有时代因素,更要重视滥觞与蒙古帝国的世界总体联系。清朝是一个出现于中华民族封建社会晚期的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政权,从这一明确的政权性质来把握,立足宏大而不捐细小,庶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奢侈品消费中的清朝历史。



赞(11)
------------------------
7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08 08:58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1(s) x3, 12-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