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 的年度最揪心电影场面之一。
一镜到底,避无可避。
阵痛,嘶吼,精疲力竭。
这是一个女人分娩的过程。
生完了。
痛苦结束了吗?
女人的碎片
这部电影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她——
主演凡妮莎 · 柯比。
过往的形象。
一个字美,两个字美艳。
《王冠》里的玛格丽特公主,《碟中谍 6》里的美艳白寡妇。
《女人的碎片》,柯比人生中第一部主演的电影。
一出手就捧回威尼斯影后。
是今年奥斯卡《无依之地》主演科恩嫂的主要竞争对手。
这部电影里你记住的绝不再是美艳。
而是从一个女人的碎片中。
折射出分裂、多面的精神侧影。
01
撕裂
电影一开始,肖恩和玛莎这对夫妻在幸福而紧张地准备迎接新生命到来。
工地上,肖恩催促同事赶快工作。
" 我答应过我女儿,她会是第一个过这座桥的人。"
另一头。
玛莎和同事正在举办趴体庆祝,预祝她生产顺利。
然后他们回到家里。
等待分娩。
家里?
对。
玛莎决定,要在家里生下孩子。
她有了反应,打电话给助产士赶过来。
结果对方正在给别人接生,只好临时换一个人。
这个变化,让她感到有点紧张。
但都已经这样了,来不及讲究太多。
生吧。
电影用一段长达25 分钟的长镜头记录下整个过程。
一开始,他们是在客厅测试胎儿的心率和胎位。
痛感还只是一阵一阵的。
尽管宫颈已经开了六指,婴儿似乎已经准备好来到这个世上。
但痛感也越来越强烈,玛莎的状态却越来越差。
按照助产士的建议,玛莎先后转至 3 个地方进行分娩。
客厅、浴室、卧室。
空间越来越小。
镜头甚至赤裸裸地转向更加私密的位置。
导演精当的调度,女主丝丝入扣的表演。
让整个分娩过程的感受,透过屏幕真实地渗透到观众的神经末梢。
从助产士来到家里,到玛莎成功诞下女婴。
整个过程不到半个小时。
算是比较顺利的了。
但几个暗示,已经隐隐埋下危机。
产前,丈夫为了缓解玛莎的疼痛,故意讲笑话分散她注意力。
笑着笑着,突然,羊水破了。
刚刚欢乐起来的气氛,瞬间被打断。
到了婴儿准备出来的时候。
助产士检查后发现,婴儿的心率偏低,建议叫救护车先送到医院。
结果没多久。
孩子好像等不及一样,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了。
看到女儿没事,肖恩和玛莎开心地拥吻在一起。
那一头,助产士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来了。
但,危险解除了吗?
这喜悦的时刻稍纵即逝。
助产士听到婴儿的哭声越来越小,然后没有了声音,她意识到大事不妙。
可是一切来不及了 ……
从艰难地生产,到片刻为人母的幸福,再到丧女之痛。
突如其来的意外将玛莎生活打碎。
从碎片中。
她能拾回一个完整的自我吗?
02
破碎
所以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女版《海边的曼彻斯特》。
《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名场面,是一段让无数人泪崩的重逢。
前妻恳请李忘掉因为意外而失去的孩子,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但李仍然走不出来:
" 我的心里什么都没有了。"
如果说《海边的曼彻斯特》是说,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和失去和解。
那么《女人的碎片》是在表达——
如何让破碎的自己愈合。
一个月后,玛莎去上班了。
办公室的同事,都投向她同情的目光。
与外面阴冷的天气不一样,玛莎身穿红色大衣,干练、自信、不屑一顾。
我们还会发现,玛莎明显和丈夫的蓝领阶层不一样。
她还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
伤口愈合了吗?
至少身体上的伤口,没有。
这些伤口,没有表现得大张旗鼓,但这种尴尬懂的人会懂。
玛莎去上洗手间,脱下内裤的时候,明显听到像纸片一样窸窸窣窣的声音。
这是因为产后漏尿,需要垫着纸尿裤。
突然发现自己的衣服湿了,连忙去换了衣服。
这是因为产后出现了漏奶。
心理上的伤口,其实也没有愈合。
在超市遇见母亲的朋友。
她对玛莎表示关心,一把抱住她:
" 天啊,那件事太可怕了,那个助产士应该下地狱。"
玛莎没有说话。
从她冷漠的表情。
和一个对比足以说明——
一个地面,一个地下。
一个是光亮的,一个是灰暗的。
谁能真正理解不同处境的谁?
肖恩和玛莎都因为丧女而备受打击。
只不过,玛莎的情绪,向内对准自己;
肖恩的失落,向外对准别人。
医生说,孩子的死亡在医学上无法解释。
肖恩愤怒地骂他:
你不是个医生吗?你 TM 怎么会什么都不知道呢??
又或是干脆逃避。
肖恩出轨了帮他起诉助产士的律师,玛莎的远房堂姐。
肖恩不想把婴儿房撤走,不想把送给女儿的玻璃相框移走。
他想要留下女儿的所有痕迹。
但最终,那个曾经寄存着很多希望的相框,摔成了碎片。
玛莎也决定了将尸体捐赠给大学研究所。
签字时,玛莎看着人体研究室里,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匆匆逝去,大小器官被肢解、被泡在福尔马林中的小生命。
这些小生命,也成为了碎片。
玛莎和肖恩的感情,像是这个瑜伽球。
一开始,肖恩小心翼翼地扶着准备分娩的玛莎在瑜伽球上休息。
它曾是他们一起迎接小生命的用具。
现在,它被烟戳穿,瘪了下去。
他们的感情也消失了。
03
愈合
电影里至少有三种 " 女人的碎片 " 的形态。
死去的女儿、受伤的玛莎,还有玛莎的母亲。
玛莎分娩前,她妈妈就为他们买了一辆车。
肖恩看到车后吐槽说:
" 她买的厢式旅行车,是想打击我的男子气概。"
很明显,富裕的、知识分子式的玛莎母亲,看不起这个粗人女婿。
母亲在玛莎的生命中是一个强势的角色。
两个场景,足以看出。
一次对话——
不过是一次家庭聚会,已经成年生子的玛莎,依然被挑剔衣着打扮。
一次咆哮——
当母亲建议她出席起诉助产士时,玛莎终于爆发。
这是你需要的
这是你的需求
这是你做事的方式
这不是我的做事方法
所以,玛莎为什么会与自己阶级不同的丈夫结了婚?
可以猜测到的是。
她想要以此逃离母亲的控制。
甚至,存心让母亲生气。
她坚持在家生产。
也是一次,她要给自己的 " 新生 "。
因为母亲一直建议她到医院生产。
事后还责备她——
如果你当初按我的方法来
此刻你怀里就会抱着你的孩子
在这里。
电影真正的指向也清晰起来。
不是玛莎的生育之苦,也不是单纯丧女之痛。
而是一种在道德与自由上的困境。
孩子死了怪谁:
是临时换人的助产士?
还是玛莎自己?
她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按照母亲的要求,起诉助产士,让她赔钱,进监狱?
还是用自己的方式,与伤痛和解?
这部电影没有大张旗鼓的口号。
有一些话藏得极其隐秘,但别有意味。
产后复工,办公室被同事占领,她说:" 这是我的办公桌。"
对母亲说:" 这是我的身体。"
悲剧发生后,每个人都在试图为自己着想。
是否举行葬礼、是否捐赠遗体、是否起诉助产士 .........
换句话说。
一个亲身历经分娩的母亲,有权自己选择如何处理吗?
玛莎在暗房里冲洗婴儿的照片,看到了她鲜活地活在这个世界的短暂时刻。
这是女儿的重生。
也是她自己的重生。
她决定谅解助产士,说出了自己真正的想法:
" 助产士并非故意伤害我的女儿,她那晚只想接生出一个健康的宝宝,这件事不是你的错。"
一个人受到的伤害。
不能够在对另一个人的伤害中得到补偿。
即便它以 " 正义 " 为名。
出路在哪?
《女人的碎片》指向个体心灵的修复与完善。
玛莎的丈夫提到过一个典故。
在上世纪 40 年代,美国第三大桥塔科马崩塌。
事后,科学家寻找事故原因。
发现钢索、地基、桥体结构都很坚固,符合标准,找不到任何问题。
但为什么。
大桥就是塌了呢?
直到最后。
有个科学家提出来,大桥毁于共振。
啥意思呢?
这是一个物理概念,一个物体会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在这个频率下,物体将达到最大幅度的震动。
而塔科马大桥,正是被这种自身内在的剧烈内力毁坏的。
而玛莎要消除生活里的危机。
也正是要从内心里,找到根源,与自发的破坏力达成和解。
这种修复过程。
需要时间。
也需要她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人。
电影中用许多象征性的手法,外化了女主内心的变化。
比如。
时间和大桥。
背景,依然是那座肖恩参与修建的大桥。
随着秋、冬、春三季的更迭,大桥越来越完整。
10 月阴冷的寒冬,3、4 月的春意生机。
苹果籽。
丧女后,她闻到苹果的味道。
这个味道像是曾经抱在怀里的女儿的香味。
在悲伤中,玛莎一直学习如何让苹果籽发芽。
多年后,玛莎有了另一个女儿,苹果籽也长成了苹果树。
桥会重建,苹果籽会发芽结果。
每一个碎片。
都会成为完整中,新的一部分。
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