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草榴读书会]法则一百最后一期,多上点福利+动图福利嗷~第九期 [90P]
--> 本頁主題: [草榴读书会]法则一百最后一期,多上点福利+动图福利嗷~第九期 [90P]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如愿以偿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4279
威望:1970 點
金錢:4776199 USD
貢獻:15120 點
註冊:2020-11-02


[草榴读书会]法则一百最后一期,多上点福利+动图福利嗷~第九期 [90P]



法则86 阅读能开动脑筋的作品
我喜欢约翰·多恩(John Donne),其实不一定非得是他,只不过我想不出来有人会不愿读他的作品。他是17世纪英国诗人、布道者(不管你与他是否拥有相同的信仰,你也能享受他的作品)。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句话出自他的一篇证明了这一观点的优美布道文。多恩的作品读起来很轻松,他的诗大部分很短,你可以随时拿起来看一会儿,也可以一天读上一段。想知道为什么要读多恩的作品吗?因为他的作品不仅结构巧妙、文字优美动人、内容至今仍不过时,而且具有启发性。想全面领会他的作品的魅力,你就需要开动大脑。他会用悖论、讽刺、复杂的创意和理性的争论去表达哪怕最富有激情的感受。想成为顶级批判性及分析性思考者,你就需要一些优质的、合适的练习资料。进行复杂思考时,你就是在训练自己的大脑,这样在一旦需要时你就能迅速地调动思考能力。和沉浸在教科书、研究报告或数学问题之中相比,阅读优美、偶尔幽默且内涵至今不过时的文字显然是更有趣的活动。如果喜欢更为直白的幽默,你可以看看喜剧演员斯图尔特·李(Stewart Lee)的表演,一边表演一边解构是他的标志性表演方式。还是那句话,他的表演具有多层次和启发性特点,而这都是我们对思考的追求。当然,还有很多作家及表演者也能满足你的这一需求。我尤其喜欢前面提到的这两个人,你至少可以试着看一看他们的作品和表演,才会明白我的意思。然后,你可以去自由寻找能给自己带来同样心理感受的事物。此外,在你喜欢上独自进行这样的活动后,你可以寻找愿意和自己探讨的朋友。这些人实际上是愿意探讨任何想法的人。我们把太多社交对话的焦点集中在其他人的新闻上,或是讨论事件、分享兴趣爱好上,这没有错。可你也要想办法找到至少有时愿意探讨理念或观点的人——例如,愿意与你讨论哲学、政治、心理学[1]等话题的朋友。如果没有正面对峙、互不退让的交锋,你就很难更好地思考。我们的目标是让思维变得更机敏、更灵活、更有可能在不同观点间切换。此外,你也需要在自己思考问题时能够仔细考量自己为什么思考这个问题。就是这样能够自觉把自己与当下问题剥离开的行为,这种能够分析并批评自身思维的能力,才会让你真正成为熟练的法则思考者。思考问题时仔细考量自己为什么思考这个问题。

法则87 不要被愚弄
世界上到处都是希望你相信他们、听他们话的人和机构。从广告宣传到假新闻,我们身边全是受到操控的信息;这些信息意图推动我们购买这些豆子罐头、听那首歌、穿这些衣服,或者为那些候选人投票。我不知道你怎样,但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更不关心别人希望我怎么思考。我喜欢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做出属于自己的决定,就这么简单。不过,我确实需要买豆子、穿衣服,我也确实会选择听某些音乐,或者为某个候选人投票。我在网上看到、听到的一些信息确实极具吸引力。也许它们真的像看上去那么优秀,对吧?你究竟如何判断自己听到的是不是假消息,或者对方是否做出了虚假的承诺?答案就是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记住,如今人人都在为自己打算,所以你要明白,每个人都是因为某个原因才向你推销产品、创意和信仰的。确定自己是否接受对方的推销时,你需要了解背后的原因。不要来者不拒,投入精力前你需要进行认真严肃地思考。还记得法则3吗?这时就要批判性地应用那条法则。首先问自己,谁能从你获得的信息中获益、如何获益。如果面对的是广告,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背后的获益者。但更宽泛的信息呢?让你戴上骑行头盔的宣传,究竟是健康服务机构还是头盔生产商推出的?那些说未杀菌牛奶很危险的人,背后有什么政治意图吗?答案并不一定会证明信息有误,但也无法做出清楚的解释。有些人只会告知你部分信息,希望你注意不到信息的缺失,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欺骗你。我妻子记得,很多年前一个护士告诉她,一定比例的孕妇吃半熟蛋会感染沙门氏菌,这甚至有可能危害胎儿。即便感染的比例很低,但这个信息也足以吓得你改变煮鸡蛋的方法——其本意也是如此。等一下,这份数据缺失了一些相关信息,你注意到了吗?你当然注意到了。你也需要知道沙门氏菌会如何威胁自己的孩子。如果母亲感染沙门氏菌,实际感染的孩子到底有多少?10个人中有1个人感染?还是10万人中有1个人感染?这两个数字的差别可就大了。你可能还是会觉得风险过高,我也不是建议你在怀孕时吃半熟蛋——我只是建议你自己去思考。你要提出质疑,为什么这个信息没有被包含其中。也许有很好的理由可以解释,可如果真想成为法则思考者,你就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你也要注意情感语言。不管是机构、政治团队还是广告商,他们都喜欢运用充满感情的文字和图像,说服你按照他们的方式,而非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让人产生负罪感和恐惧,被情感绑架,你需要确定对方使用了什么招数。慈善机构总会展示挨饿的孩子,或者毛茸茸的可爱动物的照片[2]。即便对方这么做是因为好的意图,并且你也选择了捐赠,但你仍要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受到了哪种操控。每个人都是因为某个原因才向你推销产品、创意和信仰的。

法则88 退后一步,着眼大局
一个资深经理人申请了一份新工作,管理一家大型野生动物慈善机构。面试流程非常细致,而且持续了好几天,其中涉及餐馆管理、演讲等考核活动。她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职位的要求、慈善机构的组织结构、资金支出方式,并且找到了大量的证据证明自己具有组织、做预算、管理一个机构的能力,证明自己的管理风格正是对方所需的。她写完演讲稿后,请我的一个朋友帮忙看了一看。这个朋友告诉我,她对那个慈善机构有着非常明确的未来发展设想,也知道如何实现这些设想……可她丝毫没有谈及野生动物保护问题。她过于关注职位的日常工作,而忘记了从大局出发。所有面试她的人都实际参与了慈善活动,因为他们真切地关注环境保护。所以即便应聘者管理资历再出色,他们也不会任命一个看起来对环境保护没有兴趣的人。这是一个极容易犯下的经典错误。你过于关注细节,忽视了大局,你甚至忽视了大局被忽视这件事。此时你又该如何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看到那些你没注意到自己本该了解的事实呢?和所有与思考有关的能力一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练习。一旦养成寻找大局的习惯,你的大脑就会自动完成透彻的思考。因此,你需要在所有事情上都做寻找大局的练习——下决心每天都进行几次这样的思考,直到大脑习惯于不受外力刺激就能主动寻找大局。为什么刷盘子?用细节性的观点回答就是:为了干净。而大局性的观点则是:让家人用干净的餐具吃饭,以保持健康。为什么参加这个会议?细节性观点是:我们可以审查一遍下周的展览计划。大局性观点是:为了让公司持续发展、为了吸引新客户,我们需要展览顺利进行。野生动物慈善机构为什么需要一个CEO?细节性观点是:以便机构高效运行。大局性观点是:为野生动物保护带来更大、更积极的影响。你可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在睡前给孩子读故事,为什么运营青少年俱乐部,为什么出门度假,为什么养一只狗。有时答案可能有些含糊,或者可能存在不止一个原因。不要惊慌。你不需要了解自己为什么想养狗,你只需要训练自己的大脑,让大脑更高效地思考而已。但你要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练习。在所有事情上都做寻找大局的练习。

法则89 探索一个信息背后的多层含义
让最优秀的思考者鹤立鸡群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总会在其他人停下的地方继续思考。学校里的老师会告诉你,这是分辨最聪明学生的经典方法。可即便小时候不这样,你也能学会这种做法。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传达的信息或者想法。把这些信息看作起点,而非终点。你可以向哪里进发?如果这个说法是真的,还有什么也可能是真的?后续信息呢?想办法进行演绎、推理、关联、干预。显然,你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做这些事,还是说你可以?实际上,我们在小事上总是这么做,现在只需要更大胆地思考而已。如果我建议去看电影,我告诉了你电影的场次时间,你会利用这个信息确定自己是否在下班后有时间回家换衣服,还是直接去电影院。如果我告诉了你电影的时长,你就能推断出那是不是当天的最后一场。我的一个朋友准备买一只名贵犬。她知道自己先要确定养犬人的信誉是否良好,要确定这些小狗是在室内有人的环境下,而非在室外农场放养的。可从一个网页上你怎么才能了解这些信息呢?她很快注意到,很多网站上都有大量的小狗在室内的照片,有时候甚至多达数千张。养犬人也许会伪造几张照片,但他们不会费那么大工夫伪造这么多。所以她明白,她可以相信拥有大量照片的网站。这些都是简单的计算,以及对思维的自然训练。可如果不从一个信息入手、引导自己进入下一阶段,你连上述程度的思考都无法进行。无论是读报告、看新闻、听演讲还是听其他人发表意见,现在你要做的,就是让大脑养成质疑下一步行动的习惯,了解逻辑发展、做出预测。很多人的创业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读到或看到能让自己产生“等等,如果是这样,那么人们一定会喜欢这个或那个产品……”的想法。2005年,一家汽车保险公司就实现了这样的飞跃。每个人都知道,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女性司机的事故率更低。女性的行为一般来说与男性也存在区别,例如,她们随身携带的私人物品更多。这虽然是常识,但只有一家汽车保险公司认真思考了这一现象,成立了一家专门面对女性的汽车保险公司。这家公司的保险费用更低,但仍提供标准的保险服务。不管你是在解释一个人的多个行为间的联系,还是意识到语言的相似性意味着两个国家间存在历史上的渊源,抑或是注意到地铁上的人手里都拿着湿透的雨伞意味着室外正在下大雨,实际上你都是在想:“哦,我明白了。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肯定会出现……”把信息看作起点,而非终点。

法则90 筛选超载信息
当你试图分析信息并得出结论时,最难的可能就是陷入了太多的数据中。也许你在研究一个特定的选择,却因为信息超载,你无法判断自己需要哪些信息、无视哪些信息也不会有问题。你必须拥有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且需要保证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避免抛弃本该留下的重要信息。所有事实都有用,但你如何知道哪些事实具有关联性?如果事实互相矛盾呢?如果你掌握了两组相似的数据且其作用相同,你该选择哪一组呢?你需要明白,世界上存在“信息过载”这么一回事。如果不能见树又见林,你就是处于信息过载状态中。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影响他人——例如,说服上司采用自己的提案,说服伴侣重新装修出发,或者说服本地议会建设自行车道——经过仔细筛选出来的几个数据将会比一大摞充满统计数据和表格的文件有用得多。下一步是减少信息量。找到信息前完成这一步显然更好,因为这能极大地提高效率。你可以花费一天的时间研究信息,接着再做筛选;也可以先筛选,再花半天的时间研究。我知道自己更偏爱哪种方法。所以你要这么想:开始前,确定自己需要与不需要的数据。没错,你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和其他很多技巧性思考一样,你需要对目标进行透彻、审慎地思考。这能为评估信息提供标准,帮助你判断自己是否需要某个信息。你不只是简单地想说服本地议会建设自行车道,你需要更加明确而具体地表述自己的目的。你是想在这个阶段达成原则上的一致,还是想明确建设某条车道?影响对方的因素有什么?事故数据、成本、能否吸引游客、让本地人满意?什么会导致他们拒绝,或者通过?这些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当你明确了自己需要展示什么时,你就更容易确定自己需要采用什么论点,以及用哪些数据支持自己的论点。例如,除非真有可能吸引游客,否则没必要挖掘对旅游业影响的数据。确定信息是否具有关联性,这是批判性思考的核心。这么做,你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简化思考流程,将精力投入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开始前确定自己需要与不需要的数据。

法则91 考虑概率问题
总体来说,在计算风险的问题上,我们都很差劲。考虑到评估各个选项、做出决定时了解风险问题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这往往会让人倍感可惜。例如,如果害怕坐飞机,你就会比坐在身边、经常坐飞机而且心态放松的人更容易产生“飞机会坠毁”的想法。你们两个人的观点不可能都正确。此外,坐在飞机上时,你也会比安全地待在地面时更容易产生“飞机会坠毁”的想法。虽说我用了“安全”这个说法,但从统计数据看,地面上的安全性比在空中低很多,例如,你在开车、过马路或者打英式橄榄球时。但显然你不会考虑这些因素。我们都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人类的天性。有时候甚至连专家也不完全确定风险究竟是什么。所以我并不是说,你可以通过思考让自己次次在计算风险时都做到完美。然而,在评估采取某个行动的风险时,了解可能存在的隐患就非常重要了。你需要意识到自己的风险观,也要意识到周围有试图说服你规避某个决定的人。这里的一个重要考量是平衡风险与得失。一方面,如果一个小风险的最好情况只能带来极少的回报,而最坏的情况却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你就不值得去冒这个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回报巨大且失败后只会遭受少量损失,那么这个风险就值得尝试。因此,在思考风险问题时,你需要考虑这些因素。要记住的是,即便潜在风险巨大,但人们(没错,包括你)仍愿意承受会带来潜在回报的巨大风险。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所承受的风险相比,我们也会低估做自己喜欢的事时要承担的风险。你也更有可能低估做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时的风险,例如,开车、滑雪或者下楼梯。事实上,和感到失望、愤怒或害怕相比,心情好时做任何事,你都更有可能低估风险。这里本身也存在风险:如果不让大脑保持兴奋和警醒,你就有可能察觉不到本该察觉的风险。当你关注一个更大的风险时尤其如此。所以说,如果你过于担心自己对坐飞机的风险,你就有可能忽视自己会把护照落在家里的风险。你也要关注累积风险。一些决定涉及一系列潜在风险,例如,成本上涨、关键人员离职、耗费时间比原计划更长或者质量达不到标准。即便只是略微低估了这些风险,你也有可能显著低估项目的整体风险。而低估某些风险有可能导致其他风险更容易成真。你需要意识到自己的风险观。

法则92 事实是中立的
你要避免陷入草率思考的各种陷阱。就是这些小错误,会让我们高估自己的想法。我们不想自鸣得意,我们想成为真正聪明、有智慧的人。我们希望自己能发现这些陷阱,在自己落入陷阱前想办法规避。我在法则76中讲过,最严重的思维错误之一,就是相信事实、数据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这被称为“认知偏误”,也就是在搜索支持自身论点的信息,或者呈现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时出现的认知偏差。这种事情做起来很舒服——会让你感觉自己正确无误,也能帮助你节省精力,或者免于因为改变主意而颜面尽失。又简单又好,对不对?可如果你是法则思考者,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聪明的思考并不会总让人感到舒服或美好。有时那意味着重新评估自身的信仰,或者改变自己对待问题的常用方式。这就是作为顶级思考者必须付出的代价。对你来说,世界上不再有“美好与舒服”。听我说,事实没兴趣帮助你。事实不想做你的后盾、不想支持你、证明你的想法。它们只是事实,好吗?有时它们只是恰好支持你的观点,有时它们也会驳斥你的观点。这就是事实。你要做的,就是不带偏见地了解事实的真正含义,因为事实并不会主动做出什么倾向性的表达,那不是它们的工作。假设我调查了1000个人,询问他们最喜欢哪种狗。假设最多的人(8%)投票选择了拉布拉多。这是事实(是我想象的事实),这个事实并没有试图对你说什么,它们只是事实。得知更多的人喜欢这种狗,一个拉布拉多爱好者会感到开心,但并不会感到特别意外。他们向来就是这么想的——拉布拉多肯定是最好的。但其他人又是什么情况呢?一个讨厌拉布拉多的人[3]看着这个数据,也会认为自己的观点完全得到了证实。有92%的人没有把拉布拉多放在第一位。到底谁的看法正确?一方面,两个人都对,他们都正确地阅读了数据。他们的解读却有着显著的差别,这是因为他们都掉入了认知偏误的陷阱。看看认知偏误怎么简化他们的思考——他们不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是否有错,没有必要反思其他人是否认同他们对拉布拉多的看法,也不会在其他拉布拉多爱好者面前丢脸(或者讨厌拉布拉多的人,没错,也包括他们)。听着,想了解真相,你就需要质疑自己对事实的解读,审查自身的思考过程。也许过程并不总让人开心,但这是你必须要做的事。聪明的思考并不会总让人感到舒服或美好。

法则93 不要相信统计数据
我经常提及的一个事实是,87%的统计数据是临时拼凑的。不过,有时候我会说这个比例是56%。若你不理解其他人为了让你认同他们的思维方式而操控数据这个现实,你就不能真正理解统计数据。数据是最有力的支持某个论点的方式,因为数据具有欺骗性,它们看上去仿佛和事实一样。我们当然有可能以数据形式完美呈现真正的事实,但千万不要做出这种假设,除非自己已经彻底审查了所有的数据。你是认真的批判性思考者,不会被任何人蒙骗。首要的一点是,永远记住考察信息的出处,以及背后的出资人。你敢确定信息是中立的吗?样本规模有多大?是调查了10000个人还是调查了8个人?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如果是调查问卷,具体提了什么问题?假设你听到以下两个问题:•你相信选择自由吗?•你认为政府应当阻止民众过度饮酒吗?我觉得大部分人对第一个问题给出的肯定回答会比第二个问题更多。这其实取决于调查人希望留在问卷上哪些选项,以上两个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在人们对酒精态度的调查中。我还能举出一个常见的扭曲事实的例子。假设你拥有一家书店,去年有10个客人,现在客人人数达到了20个人;你可以说,客人人数实现了翻倍。话虽没错,可你只新增了10个客人,其实你的这家书店遇到了大麻烦。与此类似,如果客人数量从100个增加到150个,你既可以说去年客人人数只有今年的2/3,也可以说今年顾客数量增加了50%。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但却给人完全不同的印象。图表会使这些让人讨厌的数据更具误导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图表左边的数字不以零为起点。想象一组柱状图,一个柱子的数据为155,另一个柱子为160。二者高度应该差不多,对不对?现在想想柱状图左下角的起点,数字不是0,而是150,柱状图因此只能显示两个数字的一小部分。其中一个显示5个单位的图形,而另一个则是10个,高度相当于前一个的两倍。这种手法以及由此演绎出的各种变体,其目的都是欺骗你,所以不要掉入这种陷阱。还有一点,没有人会呈现与他们的论点相矛盾的统计数据。你需要不断思考并进行研究,了解是否存在能让人形成完全不同观点的数据。当然,这些数据也会以具有误导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没有人会呈现与他们的论点相矛盾的统计数据。

法则94 了解因果关系
有时其他人会试图说服你,让你认为两个数据存在关联,他们甚至会拿出图表证明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他们是正确的,但绝不是100%正确。作为经验丰富的批判性思考者,你不会仅从表面做出判断,对吗?你会拆解分析,确认两者真正存在关联。讨论的第二阶段就是论证,如果两者具有相关性,那么它们之间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一个原因必定导致一个结果。要举例的话,我们可以说,一个团体中吸烟的人越多,这个团体肺癌的发病率就越高。因为我们都知道,吸烟可以导致肺癌。美国缅因州的离婚率与人均消耗人造黄油的数量紧密相关,这个事实大概会让你惊讶不已。这绝对是事实,但完全是巧合。明白我的意思了吧?即便原始数据准确,你也不能推断两者之间存在关联。当两组数据(假设为A和B)存在相关性时,你需要考虑四种可能性:•A导致B;•B导致A;•两者完全不存在因果关系;•其他情况同时导致了A和B。我来举一个经典案例。夏天时,冰淇淋的销售量和谋杀案的发生率会出现相似比例的上升。然而,如果你认为其中一个导致另一个出现,这个认知显然就是错的。事实上是高温这个外部因素导致了两种情况的出现。假设你确定了某款汽车的碰撞事故率最低。为了方便讨论,假设你是个20多岁的男性,如果买下这辆车,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比较低。这看似很理想对不对?你大概会这样想。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这款车的事故率更低,因为这款车尤其受中年女性的偏爱(统计数据表明女性事故率低)。因此,这款车的事故数据才会这么漂亮。这也是你需要调查数据来源、质疑数据调查者或实验参与者的原因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注意到接受生育治疗的女性更有可能出现卵巢癌,而治疗中使用的激素可能是罪魁祸首。医生们现在认为,导致卵巢癌的更有可能是不孕本身,而非治疗,这是由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当然,研究小组都是接受治疗的女性,这一点也需要考虑。拆解分析,确认两者真正存在关联。


法则95 即便不能证明,也不等于是假的
你相信心灵感应吗?你相信即便不在同一个房间,有人也能知道其他人在想什么吗?伪科学思维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除非自己能证明,否则不相信一件事是真的。很多人都会说,因为没有科学证据,所以很多事不可能是真的。不要忘了,曾几何时,科学家还不能证明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但地球并不会因此停止转动。我并不是说自己相信心灵感应,但我也不会不屑一顾。可惜我并不相信魔法(我希望自己相信),所以从个人角度看,我认为魔法不是真的,还没有人对此发现理性科学的解释。我曾经有过似乎能够支持心灵感应的经历,但我无法证明那些经历仅仅是令人惊喜的巧合[4]。一方面,不要只是因为没有证据就排除与拒绝一种观点,在这里你显然需要发挥智慧。物理学家会告诉你,几乎所有物理现象最终都无法被证明;需要进行讨论时,必须坚持科学理论为真这个原则。在科学界以外,即便没有科学证明,我也可以合理地做出“家人爱我”的假设。另一方面,不要将证据和证明混为一谈。我认识一些人,他们会把自身经历作为证明,这让人尤其恼火。假如你告诉他们,研究证明棕色眼睛的人更擅长数学(这当然是我编的),他们会立刻对你说那不是真的,因为他们朋友的数学就很好,却有着蓝色的眼睛。所以研究是错的!或者他们的朋友有棕色的眼睛,但数学成绩却很差。优秀的思考者知道,个人经历没有任何意义。(我编造的)数据并没有说所有棕色眼睛的人的数学都学得很好,也没有说非棕色眼睛的人的数学就学得不好。这个数据只是说相比拥有其他颜色的眼睛的人,棕色眼睛的人与数学好的人存在更高的正相关。一个人的经历也许有其代表性,但这并不能否定我(细致认真的研究并不容易)得到的研究结果。另外,很多使用这个数据的人也会注意到例外的情况,因为他们本身就属于例外。所以尽管他们可能会立刻想到一个数学思维优秀的蓝眼睛朋友,但假如我之前的数据不是编造的话,调查了身边的所有人后,他们得到的结果仍可能支持我的研究。因此,不要混淆证据和证明,不要因为某事没有得到证明就认为那不是真的。保持开放心态,尽可能以中立、冷静的心态评估自己获得的所有数据。不要混淆证据和证明。

法则96 不要人云亦云
假如你天生就是因循守旧者,总是希望融入一个团体,批判性思考对你来说就会更有难度。做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成为团队一员当然没错,但生活并不会因此变得更轻松。你要明白,一件事并不会因为其他人都这么想而自动成真。我在法则1中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提过这种思考方式对你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重要意义。在批判性思考的问题上,不要人云亦云也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每个人走的是同一条逻辑之路,那么还有谁能提出新的想法?如果认为其他人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达尔文又是怎么提出进化论的?人类祖先又是怎么在其他人开开心心地游猎时产生定居、农耕的想法的?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者如果只用和其他人一样的方式思考,那么他们肯定一事无成。你需要了解自身信仰背后的逻辑,透彻地了解自身思维逻辑,绝不要把一切都建立在“每个人都这么说”或者“其他人都会这么决定”的假设上。不管做出这类假设的原因是什么,这只是懒于思考的借口,而真正的法则思考者从不懒惰。至少在思考的问题上,他们从不懒惰。顺便一说,思考时偶尔偷懒也不是不可以,但只能出现在一种情况下:你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偷懒,而且是有意放纵自己。可能是你在一天结束后感到筋疲力尽时,也有可能是你不愿意和一个你知道绝不会放弃其主张的人争吵(特别是在你也从不放弃个人主张的情况下)。当然,在很多事情上,你会产生和其他人一样的想法。世界上存在一些难以辩驳、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例如,汽车行业的所有人都认为汽车的安全性越高越好,我也乐于接受这种观点。可如果你在汽车行业工作,你仍需意识到,这是一个自己认同的普世原则。但我怀疑,绝大多数在汽车行业工作的人也会做出“汽车应当越快越好”的假设。其他假设还包括发动机应该放在前面,雨刷器是清洁挡风玻璃的唯一方式,后排中间的座位不需要和两边的座位一样舒服(这个假设我始终无法理解)。就因为其他人这么觉得,你真的确定自己应该盲目地遵循这些假设吗?也许其中一部分是正确的,可如果不对主流观点进行质疑,你永远也不会知道哪些是真正正确的。“其他人都会这么决定”的假设只是懒于思考的借口。

法则97 不要因为一厢情愿而相信我
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人那么热情地相信那些禁不住严肃审查,甚至很多时候连粗略的调查都能戳破的阴谋论?例如,信奉“地平说”的人。他们必须扭曲事实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提出各种谎言和阴谋论,才能让他们的理论有那么一丁点儿说服力。你可能听说过奥卡姆剃刀,这是一个名字古怪的科学“原理”,指的是最简单的解释通常也是正确的解释。但在任何阴谋论主义者眼中,不存在简单的解释。原因可能是这个解释太简单。但我也怀疑阴谋论主义者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简单解释不够有趣。我得出结论,大多数相信荒谬理论的人是因为他们就是想相信那些理论。原因就这么简单。我相信他们不会承认,因为这会减损他们观点的可信度,但我从没见过哪个支持荒谬理论的人不享受其中。我必须承认,偶尔我也会陷入这种局面,因为我喜欢好故事,而阴谋论通常比令人失望的、单调又真实的解释更有趣、更曲折。对我们这些持怀疑态度的大多数人来说,阴谋论就是一堆废话。但阴谋论只是大多数人时不时会做的一些事情的极端例子——因为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去相信一件事,而不去理性思考。我们愿意相信社交媒体是个好东西,愿意相信我们支持的政治派别更好、伴侣不会出轨、自己的产品有市场,愿意相信自家的狗今天不想出门散步。有多少证据反驳我们的观点不重要,我们仍会闭上双眼,只看到零碎的、能够支持我们的理论——我们希望相信的理论——的证据。听着,你最该质疑的,就是自己喜欢、想要坚持,以及可以满足一定自身利益的观点、信念与想法。意识到你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思考后,在诚实和自我评估的帮助下,你就该对自己的信仰和观点进行仔细、透彻的审查。你最该质疑的,就是自己喜欢的观点、信念与想法。

法则98 做一个唱反调的人
无论多想进行批判性思考、相信最有合理解释的一件事、考虑所有事实、避免被数据愚弄,或者免受过多信息及认知偏误的干扰,你又如何确定自己的思维真如想象中那么优秀?往往是你发自真心地认为自己被某个观点说服,实际上却是无意识中倾向于自己偏爱的观点时,你又该怎么办?答案就是假装成为其他人,成为与自己抱有不同的、相反的观点的人,继续进行一场争论。寻找自身想法或信念中的漏洞,强调其中的弱点。想象自己讨厌的人持有你的观点,你痛恨自己认同“他们”的想法,那就拆穿“他们”,让“他们”相形见绌,告诉“他们”那些观点有多么荒谬,迫使“他们”认错。好吧,其实“他们”就是你,可你需要向自己的观点、对数据的解读和建议发出挑战。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合理的,你需要确保它们能够禁得起考验。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确保自己的观点在其他人试图挑战时也能站得住脚。即便不改变自己的想法,你也能发现更多支持自己的论点,进而在下一次面对挑战时做好更充分的准备。想象一个你希望在争论中战胜的人,让他持有自己最初的观点,再让自己成为反对方。想办法大声争论,同时扮演双方角色(不必在公共场合这么做,没人愿意因为大声和自己争论而被逮捕)。如果真的改变了主意,你可以给自己一些奖励;但我觉得到了这个阶段,争论后你更有可能强化自身观点,而非做出改变。如果过一段时间,你发现与自己争论后观点再未发生过改变,你就应该有所担心。不管怎么说,只要正确完成了这些实践,总有些时候你会对自己的观点做出修正。发生180度转变的可能性很小,可如果经过认真争论后你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你就应当把这种情况看作以上实践过程的成功结果,而不是对过往观点做出了负面评价——归根结底,那些观点只是中间点而已。做一个唱反调的人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让你有能力了解其他人的想法。了解争论中各方观点的能力,这是一个再重要不过的人生技能。即使这么做不能让你对他人更有同理心,也能让你成为更优秀的思考者。为了考察自身观点而去唱反调这个方法,不仅在处理眼前的问题时极有价值,同时也是培养自身整体思考能力的一种方法。继续进行一场争论。

法则99 不要自我封闭
当信息出现变化,或者主流观点发生改变时,你的信念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会改变自己的想法,顺应局势发展?还是会坚持一直以来的想法——既然它们在过去有道理,那么现在也适用?很多人秉持的就是后一种态度,但这毫无道理可言。我们知道,总体来说,人不喜欢改变,至少在自己没有控制权时不喜欢改变。但在现实中,科学进步靠的就是出现压倒性的新数据时对理论做出修改,甚至彻底否定旧的理论。牛顿的万有引力本已足够优秀,但是爱因斯坦出现了,还指出了其局限性。这个道理不只适用于科学领域,让我们以社会态度为例。我年轻时,西方社会对种族、性取向和女性的观点与现在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如果每个人都坚持从小形成的偏见,社会环境的改变与发展只会变得更慢。每个人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想法并非无懈可击;而社会观点发生改变的原因,也不只是因为年轻一代更加主张人人平等,而是因为很多老一代人随着社会变化而调整了自身观点。他们被自己听到的观点、看到的态度、遇到的人说服,而且心态足够开放,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旧有思维方式已经过时。可惜的是,还有很多人没有加入他们,不愿做出改变。社会态度在逐渐地发生改变。除非社会大环境以你几乎感受不到自己观点发生改变的极慢速度发生改变,大多数人在观念已定时不会倾向于做出改变。我说的不只是长期态度,也包括眼前的、日常的争论。一旦决定必须搬家,或者推出一条生产线、在当地成立一支女子足球队、成为素食主义者或者给商品降价,你就会在大脑中将这个想法固定下来。做决定时你可能进行了认真考虑,可现在你却停止了思考。木已成舟,你觉得是时候停止思考了,该把精力集中到决定上,动手执行了。呃……谁说着手行动时就必须停止思考?这种想法不该成为定理,因为毫无道理。出现新信息后,为什么不重新考虑,或者改变自己的想法?人们曾经认为吸烟是好事,特别是肺部不健康时尤其该吸烟(肺部不健康很有可能是吸烟导致的)。接着,科学家发现了新信息,表明吸烟才是极不健康的行为。你觉得烟民们应该无视这个新信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你决定搬家,假设这时你在经济上遭受到严重打击,或者成年的儿子想搬回来和你一起住,又或者房屋市场出现了难以预期的变动。此时唯一合理的做法就是重新考虑自己的决定。你既有可能坚持原计划,也有可能改变,但你需要对改变持包容心态。因此,不要对任何事都确信无疑,至少在收到新信息后不要那么顽固。你需要再次考察自己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谁说着手行动时就必须停止思考?

法则100 观点并非事实
我知道自己在序言中提到本篇时曾经说过,批判性思考中没有情感的立足空间。但我需要指出,很多“理性”争论实际上完全出自感性,与理性无关。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其他人的观点,你都需要有能力识别出来自感性的观点。在英国,关于这个国家是否应该成为欧盟一部分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在任何阶段——我们要加入吗?我们要脱欧吗?我们该不该签这个条约——双方都会充满激情地提出各自的观点并进行辩论,你大概以为,现在这个国家应该已经确定哪个是正确答案了,对不对?毕竟争了那么久,但他们并没有找到答案(也许永远也找不到答案)[5]。为什么没找到答案呢?很简单,因为这里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答案。除非走到那一步,没人知道脱欧会给经济、移民和工业带来什么影响。人们说的都是预测、假设和最坏的情况。所有声称事实能够支持论点的人都是在搞笑。如果事实确实压倒性地支持某种观点,我们肯定早就被说服了。这些人有的只是一个观点,一个源自他们内心,而非理性大脑的信念。有人想成为欧洲的一部分,有人觉得移民对国家有害,有人认为权力应该更多地移交地方。这些信念都可以理解,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信念都能共存,人们因此无法达成一致。每个人都能找到支持自身立场的案例、数据和论点,显然人人也都会无视不支持自身立场的案例、数据和论点。这就是人们常说不要讨论政治或宗教问题的原因,因为最终总会导致争论。人们不会因为理性的争论而改变自身观点,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就不是理性问题。那些被认为是合理的信仰,并非都是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出来的,信仰也不会接受有逻辑的推理。可人们仿佛像对待理性问题一样喜欢讨论这些问题,又会在一系列对自身非理性立场提出重大挑战的事实、数据面前变得异常激动。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不自知,不确定他们为什么觉得说出以下这番话是不可接受的:“我没兴趣和你有逻辑地争论,谢谢。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想法,我不觉得有必要对此进行理性的辩论。这与事实无关,这只是建立在我个人价值观上的想法。”实际上,我们都是先在个人价值观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个立场,随后再用我们认为合乎逻辑的推理、用碰巧支持自己的事实和案例对这个立场做出了合理化解释。秉持非理性的信念并没有错,但我们自己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其他人这么做时你也要心知肚明(只不过他们不像你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明白自己绝不可能在争论中战胜对方,因为那根本不是一个可争论的话题。如果愿意,你当然可以和其他人讨论,但要接受无法取得任何成功的现实。那些被认为是合理的信仰,并非都是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出的。

后记 这些便是法则与“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的其他书一起,为我们生活的不同部分确定了不同的指导方针。书中的内容并非命令,没人可以要求你必须按照一种方式生活。这些内容只是我从更快乐的、更成功的人身上观察到的习惯、态度和实践方式。因此,如果接受书里的内容,我们也能成为更快乐、更成功的人。这并非强制性的,但你有什么理由不加入我们呢?如何使用法则为了拥有更快乐、更成功的人生而读一本写着100条法则的书,有时会变成让人头疼的事。我的意思是,从哪里开始呢?你可能发现自己早已遵循了其中一部分法则,可怎么一次性学会几十条新法则,然后付诸实践呢?不要恐慌,也没必要恐慌。记住,其实你不需要做任何事——你只是因为自己愿意才去学习这些法则的。让我们保持一个可控程度,这样你才会有持续学习的渴望。你可以用任何自己喜欢的方式推进这个过程,可如果你愿意倾听,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先看一遍书,选出三四条你认为能给自己带来最大改变,或者第一次读书时就留下深刻印象,抑或是看起来能成为好起点的法则。在下面写出这些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几周时间里执行这些法则,直到法则彻底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费力就能自然运用。这些法则变成了你的习惯。这是好事,干得漂亮。现在,你可以将这个方法适用于接下来有意融入自身的几条法则。在下面写出这些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常好。你已经取得了进展,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实践这些法则,不要着急。记住,我不是唯一能观察其他人、找到对他们有效对自己也能起到作用的方法的人。所以说,如果发现一条书里没有的法则,你可以自行添加进来。列出一份自己有意效仿的法则清单,记录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把这些法则留给自己未免太可惜,我欢迎各位读者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

福利图来啦~
 
 
 
 
 
 
 
 
 
 
 
 
 
 
 
 
 
 
 
 
 
 
 
 
 
 
 
 
 
 




 
 
 
 
 
 
 
 
 
 
 
 
 
 
 
 
 
 
 
 
 
 
 
 
 
 
 
 
 
 



 
 
 
 
 
 
 
 
 
 
 
 
 
 
 
 
 
 
 
 
 
 
 
 
 
 
 
 
 
 




赞(12)
TOP Posted:2021-01-21 23:49 樓主 引用 | 發表評論
清蒸小白兔


級別:新手上路 ( 8 )
發帖:435
威望:44 點
金錢:445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5-06-06


图片看不到啊
TOP Posted:2021-01-21 23:59 #1樓 引用 | 點評
floatingchen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8374
威望:838 點
金錢:8473 USD
貢獻:62 點
註冊:2011-10-25

什么都能塞系列
TOP Posted:2021-01-22 08:04 #2樓 引用 | 點評
你就从了老衲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9995
威望:802 點
金錢:100610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9-06-19

多谢分享
TOP Posted:2021-01-22 08:14 #3樓 引用 | 點評
slience


級別:禁止發言 ( 8 )
發帖:19428
威望:1936 點
金錢:1019 USD
貢獻:1000 點
註冊:2014-12-23

谢谢分享!
TOP Posted:2021-01-22 08:48 #4樓 引用 | 點評
黄丽婷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2066
威望:367 點
金錢:3 USD
貢獻:2867 點
註冊:2018-11-12

后面的图略重口
------------------------
B
TOP Posted:2021-01-22 10:19 #5樓 引用 | 點評
秘密春田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3117
威望:312 點
金錢:3208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9-09-20

谢谢分享!
TOP Posted:2021-01-22 10:40 #6樓 引用 | 點評
秒射2cm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25116
威望:2404 點
金錢:110059 USD
貢獻:15347 點
註冊:2019-01-16

这是重口味
TOP Posted:2021-01-22 10:50 #7樓 引用 | 點評
佛魔一念间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3597
威望:1483 點
金錢:15176 USD
貢獻:80 點
註冊:2020-04-24

最爱动图
TOP Posted:2021-01-22 12:10 #8樓 引用 | 點評
lanceboss


級別:禁止發言 ( 8 )
發帖:2760
威望:332 點
金錢:279 USD
貢獻:4 點
註冊:2020-12-03

感谢分享
TOP Posted:2021-01-22 12:17 #9樓 引用 | 點評
雨中雪花飘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3108
威望:1378 點
金錢:121 USD
貢獻:136423 點
註冊:2021-01-10

感谢分享,楼主好口味。
------------------------
A
TOP Posted:2021-01-22 12:18 #10樓 引用 | 點評
任性叔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6978
威望:608 點
金錢:17140442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4-12-08


感谢分享
TOP Posted:2021-01-22 13:53 #11樓 引用 | 點評
含朕龙根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8578
威望:869 點
金錢:110131 USD
貢獻:2516 點
註冊:2020-07-27

后面的有点意思
TOP Posted:2021-01-22 14:09 #12樓 引用 | 點評
不太平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4822
威望:483 點
金錢:38273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0-03-25

感谢分享
TOP Posted:2021-01-22 14:57 #13樓 引用 | 點評
国舅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002
威望:101 點
金錢:6006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1-01-01

1024
TOP Posted:2021-01-22 15:25 #14樓 引用 | 點評
本帝操天下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7732
威望:737 點
金錢:5534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4-09-30

感谢分享
TOP Posted:2021-01-22 15:36 #15樓 引用 | 點評
加油干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5372
威望:1538 點
金錢:15498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9-05-20

谢谢分享
TOP Posted:2021-01-22 15:47 #16樓 引用 | 點評
leoooooooo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006
威望:101 點
金錢:22 USD
貢獻:1 點
註冊:2015-12-19


1024
TOP Posted:2021-01-22 17:06 #17樓 引用 | 點評
椒盐皮皮虾


級別:禁止發言 ( 8 )
發帖:27937
威望:11545 點
金錢:599 USD
貢獻:110 點
註冊:2020-04-08
認證: 博彩區特使
2021-10-14

这图看的真诱惑。
TOP Posted:2021-01-22 19:28 #18樓 引用 | 點評
落水青侯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6212
威望:1630 點
金錢:104535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9-10-24

老外真的猛
TOP Posted:2021-01-22 19:54 #19樓 引用 | 點評
夜望城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1542
威望:1232 點
金錢:2451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0-11-15

1024
TOP Posted:2021-01-23 06:34 #20樓 引用 | 點評
lyrsos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9002
威望:823 點
金錢:47427057 USD
貢獻:23456 點
註冊:2014-09-08

感谢分享
TOP Posted:2021-01-23 06:43 #21樓 引用 | 點評
晨夕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1129
威望:113 點
金錢:1 USD
貢獻:29100 點
註冊:2020-10-20

谢谢分享
TOP Posted:2021-01-23 06:46 #22樓 引用 | 點評
无梦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1101
威望:111 點
金錢:1 USD
貢獻:29700 點
註冊:2020-10-20


谢谢分享
TOP Posted:2021-01-23 07:36 #23樓 引用 | 點評
神棍仌混沌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552
威望:261 點
金錢:2243381 USD
貢獻:1 點
註冊:2017-01-07

玩的真开啊!佩服
------------------------
.
TOP Posted:2021-01-23 08:21 #24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快速回帖 頂端
內容
HTML 代碼不可用

使用簽名
Wind Code自動轉換

按 Ctrl+Enter 直接提交